姓名介绍

邵氏,出自姬姓,为黄帝姬轩辕之后。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人口总数的0.25*左右。

邵氏名人有邵雍、邵逸夫、邵飘萍、邵长华等。  

邵姓历史发展

邵姓姓氏起源

汉语拼音:shào 汉语注音符号:ㄕㄠ

粤语拼音:SIU 闽南语拼音:**seu5,厦门siau5,潮州sieu5 吴语:zoh

日语:しょう (siou) 朝鲜语(韩语):소 越南语:Thiệu

出自姬姓

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国,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据史籍《姓谱》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姓。属于以居邑地名为氏。  

出自芈姓

楚昭王之后有邵姓。楚昭王诸器皆作“邵”。

出自部落

 邵姓史书 出于召(shào)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其姬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一姓,后分两姓。这支邵姓的历史已经至少有3200多年。

出自汉化

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内地迁徙过去。

邵姓召国世系

谥号

姓名

**时间

备注

出处

召康公

姬奭

周武王元年──周康王24年

周武王族人,周代**之一

今本竹书纪年》

中间世系失考

召幽伯

召穆公

姬虎

与周定公共和行政

《史记》周本纪

中间世系失考

召伯廖

姫廖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中间一世失考

召武公

《左传》僖公十一年

召昭公

《左传》文公五年

召桓公

召戴公

?─前594年

《左传》宣公十五年

召襄公

前593年─?

《左传》宣公十五年

中间一世失考

召庄公

姬奂

周景王死后,周王室内发生了王子朝之乱,有参与其中。

召简公

姬盈

?─前513年

庄公之子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二十九年

邵姓得姓始祖

召(邵)公 召公,即召(shào)公奭(shì),又称“召伯”、“邵伯”,姓姬名奭。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燕国的奠基者,历**、武、成、康四朝,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长者,《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他死于康公二十四年,生年则不详。一般认为是西周宗室,周之同族,应与武王、周公旦平辈;另一说是周文王庶子。因采邑在召,召地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邵伯。他曾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但他派长子克去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镐村附近)任职,其一支后裔世袭公爵,为畿内封国召国的国君,是西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一,而且一直在王室辅佐周天子。周成王时,召公任太保,与周公旦、太公望共列为“**”,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他常巡行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在他的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诗·召南》有《甘棠》篇记其事,后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讲“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显见召公非文王子。同篇,“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可见召氏为周之族长。但文王兄弟有虢,王季兄弟有太伯、仲雍,则召氏为太王兄弟或周之早期宗族。  

邵姓迁徙传播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的《大雅·江汉》首次*召穆公姬虎称作为召虎,这是以召为姓的*早记载。  

春秋战国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

邵学*先生题字

两汉隋唐

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多已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陵”为堂号。

邵学*先生姓氏篆** 三国时,魏有乐丞邵登;吴有节义之氏邵畴。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世同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朝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宋元明清

宋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朝时期,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朝初期,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这一支外,邵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宋明时期,邵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始,有邵氏迁至**,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现代当代

如今,邵姓在**分布较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满洲八旗有乌雅氏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邵姓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到两晋南北朝时邵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西,北边到达河北。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两次南下**福建,广东。清初邵姓进入**。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邵姓大约22万余人,约占**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八位。邵姓**大省是江苏省,约占**邵姓总人口的24*,占江苏总人口的1.3*。在**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浙江,这三个省的邵姓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湖南、广东、山西、河南、安徽,这五个省的邵姓大约又集中了35*。**的邵姓分布形成了东南江浙、北方晋豫两块邵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邵姓大约29万人,约占**人口的0.31*,排七十三位。宋、元、明600余年**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邵姓人口纯增长达28*,人口净增加了6万邵姓人口增长比**人口的增长要快。浙江为邵姓**大省,约占邵姓人口的46*。在**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16*),这两个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安徽(6.5*)、贵州(5.1*)、江西(4.1*),这三个省的邵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600余年,邵姓的分布总格*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同时也向西南迁移。邵姓的重心在江浙地区

当代邵姓人口300万,排在**八十三位,大约占**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邵姓人口由29万激增到300余万,约10倍之多。明至今,**人口增长了13倍。邵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多年中邵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型态势。在**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甘肃、湖北四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48*;其次安徽、辽宁、浙江,这三个省又占了23*。江苏居住了邵姓总人口的15.2*,为邵姓**大省,占江苏总人口的0.6*。**形成了东部鲁苏皖、东北辽宁、西北甘肃三块邵姓聚居区。在明至今600余年间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和北方强劲回迁。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的地区在华东、东北、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邵姓人口达到0.35人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1人以上。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的(0.3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9.9*,邵姓人口大约227.4万;不足0.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1*,邵姓人口大约65.6万。

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河西走廊、江苏南部、胶东东部、辽东半岛、内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地区,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的频率在1.2*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6*;在苏皖浙大部、赣东北、鄂东、豫东南、鲁东南、桂南、粤西南、海南、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地区,邵姓频率在0.2*-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面积的23.5*;其他地区的邵姓分布频率不足0.2*,其覆盖面积点了**总面积的70。9*,其中分布频率在0.1以下的地区占了42*。  

邵姓传统文化

邵姓郡望堂号

郡望

*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东陵郡:所在地以今天福建厦门浙江金华为主

堂号

怡怡堂:以德立堂

*陵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安阳堂:以望立堂。

安乐堂:宋朝时期的邵雍,好《易》理,因此把他自己的居所*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邵姓字辈排行

山东枣庄、烟台、高青、临沂、河北范阳、河南洛阳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士泽长明珠光先兆采羽翼复成**修鸿业宗功永克昌家奇为忠孝仁厚本诚良”。

滨州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衍理世泽长明珠光显照宗功永克昌**修宏业才羽翼书承家启为忠孝人厚本成良”。

山东济宁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延)长明珠光先照彩羽翼复成安治修洪业德功永克昌家齐傅忠孝忍厚本善良”。**武术教练邵长华就是济宁兖州人士

河南周口邵氏字辈:启化先经士,天元道桓长。三贤传大德,谨守重刚强。

山东**齐河邵氏字辈:家庆洪学绪,怀恩吉衍祥,士明恒新化,元秉敬慎全。

山东聊城邵氏字辈:“宗德纯厚成明训”。

山东聊城另一邵氏字辈:“田庆继广洪 建志永昌盛 诗武开周国 学义士朝荣 祖恩长思远 孝和传家承”。

江苏兴化邵氏字辈:“霞九林凤永德中凯春树明金宏建平元”。

重庆邵氏一支字辈:“钱盐开基光明正大”。

四川邵氏一支字辈:“永宗元玉世正清通达连”。

邵氏一支字辈:“正文述世界维启楚国君兴宗支子德大烈光传家经训保邦忠良守成立业作善兆祥心安理顺天佑助长”

河北沙河一支字辈:“仁宗逸仕,道尊孔孟”

山东成武县邵氏字辈:“道长明珠光先照彩”

山东宁阳邵氏字辈:“康仲*宏淳,峨菊南西商;隆敬曾谨儒,林韵养立文,行榆崇鵉纪。自可之公永,芳兴元光际;毓复临德俊,安乐恩鸿天。”明朝****县大槐树村迁居于此(宁阳县伏山镇陶邵村),始祖为自勤祖系康节祖26代孙。

贵州铜仁一支字辈:“斗大兴金应、思崇国宏荣”

贵州贵阳邵氏一支字辈:“禹国克继恪 必元宗大本 尚有余文章”

邵姓宗族特征

1、邵姓名人多出现在文化领域。

2、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在宋代以后。

3、江苏省南京市邵氏。文、成、大、盛、世、传、绪、正、家、声,增、光、兴、德、业、学、士、选、朝、庭。

邵姓邵氏族谱

明孝惠皇后邵氏 北京大兴邵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清)邵绶名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东京国立***、**犹他州家谱学会。

天津邵氏宗谱,(**)邵作荣修,**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天津宜文斋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天津宁河邵氏宗谱,(**)邵连胜等重修,**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天津官文斋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容城邵氏宗谱邵作荣等修,著者**,**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丹阳邵氏宗谱二十卷,著者**,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锡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第三~十四卷、第十八~二十卷下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虞山邵氏宗谱,(清)邵松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颐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虞阳邵氏宗谱三卷,(**)邵松年重修,**十三年(公元1924年)颐学堂重修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民族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窦武进北上袁邵氏九修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邵泽南纂修,**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宜兴钟溪邵氏宗谱十二卷,(**)邵国俊修,陆海纂,**六年(公元1917年)棣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

浙江重修邵氏宗谱,著者**,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东京国立***、**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淳安东井登云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惟金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月湖邵氏宗谱二十四卷,(**)邵槐纂修,**五年(公元1916年)世显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三卷、第十二~十四卷、第十七~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清)邵弘仁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今仅残存十册)。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邵曰濂、邵友濂续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贻编七卷,(**)邵是同修,**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图书馆(三部)、**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缺贻编)。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邵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邵和贵、邵晓方纂修,**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六卷,(**)邵国裕、邵邦英等纂修,**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四卷,(清)刘乙照、邵修鋕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八卷,(清)应文炳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敬富续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绍邑邵氏续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邵荫棠等修,朱心裁、郑君乐编辑,**十九年(公元1930)安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

浙江兰溪椒石邵氏宗谱五卷,(**)方西庚纂,**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兰江邵氏宗谱十卷,著者**,**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姚圹下乡大丘田。

浙江兰溪江潭邵氏宗谱四卷,著者**,**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文化站。

浙江衢州邵氏宗谱三卷,(清)邵辅周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海邵氏宗谱四卷,著者**,**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邵永渡乡庄头山乡。

安徽徽州华阳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邵玉琳、邵彦彬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卷)、安徽省***、安徽省绩溪县伏岭村。

安徽休宁邵氏宗谱,著者**,明万历年间朱色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图书馆(残本)。

山东荣成邵氏宗谱,(**)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东京国立***。

山东济南邵氏家谱,于清朝在泰山以北的山上给清代皇帝治病而被流传至今近。

河南辉洛邵氏家谱,(清)邵述祖重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东京国立***、**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邵氏家谱,著者**,布制两幅,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乡小邵庄。

邵氏世谱一卷,家谱一卷,外谱一卷,先世遗事一卷,先莹志一卷,(元)邵桂子纂修,元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图书馆。

邵氏宗谱十卷,(清)邵恒仁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崇西邵氏族谱,(清)邵树棠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图书馆。

塘洋邵氏宗谱十二卷,(**)邵于魁纂修,**八年(公元1919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图书馆。

紫溪邵氏房谱,著者**,**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陵邵氏宗谱四卷,著者**,**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溪县文物管理*。

漳湟邵氏宗谱二十卷,(**)邵龙海等重修,**三十年(公元1941年)青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图书馆。

浙江永康江头村志邵氏宗谱,(现代)邵理静等修,1998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姚江邵氏宗谱,(**)胡宗铣等修,**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邵氏史志,(现代)《邵氏史志》编纂*员会编,1997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家谱网站档案馆。

邵姓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东陵衍派;

皇*传经。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东陵侯邵平。秦灭后,邵平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有五色,世称“东陵瓜”,又称“青皮瓜”。“东陵衍派”本指此,又有“瓜蒂连绵”,子孙发达昌盛之意。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邵雍,自号安乐先生。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百源之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他的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学。有《皇*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长安高隐;

修竹盈乡。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人邵平。封东陵侯。秦亡后,隐居在长安,所种的瓜分五色,号称“东陵瓜”。下联典指南宋淳安人邵桂子,字德芳,号玄同,以文章**。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辞官归家,居修竹乡,开凿水池,又在上面建房,取名“雪舟”。著有《雪舟脞录》、《雪舟脞谈》等。

种瓜高隐;

修竹盈乡。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卫商十载;

*学五经。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抗金英雄邵兴,初在解州结寨,率众抗金,屡败金兵。金人执其弟,迫使他投降,兴仍死战。后随李彦仙守陕州。陕州失陷,南下商州,保卫十年。宋金议和后,仍出境袭金,被秦桧*死。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邵**,从父宦游吴,遂家焉。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陕州取义;

皇*传经。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龙门人邵云,在金人攻陷蒲城时,聚数百少年藏于山谷中,常袭扰金兵。后官至武翼郎,跟从李彦仙守陕州,城破被抓获,不屈而死。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邵雍,字尧夫,范阳人,幼年时随父亲迁共城。隐居苏门山,屡次被征召都不去,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有密切交往。著作有《皇*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宫娥赋睡;

安乐成窝。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邵焕,奉真宗*赋《睡宫娥诗》。下联典指宋·邵雍,隐居不仕,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陵世泽;

安乐家声。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邵雍事典。

六言通用联

丹阳龙图学士;芜湖桑枣园丁。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邵必,丹阳人。善篆隶,累官京西转运使。后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成都。下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邵士燮,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芜**。善隶篆刻,尤嗜画。

七言通用联

花含步辇空间出;

树杂帷宫画里行。

——邵升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邵升诗句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向人言。

——邵飘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闻记者邵飘萍自题联。

八言及以上

如玉如金,诗文藉藉;

有家有室,执瓞绵绵。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国子监邵谒,*通经史,为诗多刺时事。下联典指汉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寓居青门外种瓜,其瓜甚佳,以东陵瓜或青门瓜名闻遐迩。

人称其才,我称其德;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刘墉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名人刘墉赠邵志于联。

疏特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

功臣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尚书邵文庄公祠联。

邵姓相关诗词

正如在宗族特征一节中说到,邵姓名人多学者,但当大官或巨富者甚为少见,这或许跟宗族遗传因素有关吧。

见到邵氏本家所著**诗词艺文数以千计。

以邵平为例,王安石文为他写过一首很出名的诗: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傍青门手种瓜。

而与“邵平”相关的古今诗词就有几十首,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家。

例: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岑参)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

竹里巴山道,**汉水源。凭*两行泪,为访邵平园。

摸鱼儿(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鸥来鹭聚。堪爱处。*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覰。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春。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陈润)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沁园春(陈著)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谁知道,有邵平瓜圃,何日封侯。天天又不人由。奈危世山林也有忧。况青岗不助,晋家风鹤,黑云直卷,吴分星牛。分寸残生,万千魔障,他事如今都罢休。关心处,是离离禾黍,故国宗周。

舍弟观赴(杜甫)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

鶺鴒飞急到沙头。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他乡就我生春色,

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草,

乔木如存可假花。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

过南岳入洞庭湖(杜甫)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寿春进祝圣七首·文有武备(贯休)

武宿与文星,常如掌上擎。孙吴机不动,周邵事多行。

旰食炉烟细,宵衣隙月明。还闻夔进曲,吹出泰阶平。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黄庭坚)

建酉金为政,摇落草木衰。

除瓜陇亩净,邵平无米炊。

满家色藜藿,诗书不周饥。

平生晁公子,正用此时来。

定交无一物,秋月以为期。

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破斧不能柯,况乃玉无疵。

危冠论百揆,备乐奏四时。

成功彼有*,用舍君自知。

收身渺江湖,岁晚白鸟嬉。

开径蒲苇中,倚锄望君归。

闭塞乃非道,不才当尔为。

暮到张氏园和壁间旧题(黄庭坚)

邵平不见见园瓜,三径还寻二仲家。

莫道暂来无所得,未秋先已碧莲华。

与胡彦明处道饮融师竹轩(黄庭坚)

井寒茶鼎甘,竹密午阴好。

瓜尝邵平种,酒为何侯倒。

倦须盘礴赢,归可倒著帽。

欲去更少留,**谈*草。

李白在他的《古风》诗中用“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来表示对邵平的怀念。等等。

即便在福州朏山支派,这个仅有三百来户的邵姓村庄,历史上也留下不少很有历史价值的诗作。

如:

邵楚苌 题侍中马燧香亭诗

春日迟迟木香阁,窈窕佳人褰绣幕。淋漓玉露滴紫蕤,绵蛮黄鸟窥朱萼。横汉碧云歌处断,满地花钿舞时落。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

陈翊 寄邵校书楚

爱酒时称僻,高僧自不凡。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

云际开三径,烟挂扬一帆。相期同岁晚,闲兴与松杉。

钟明德 巫顶飞云〔钟明德与邵京实深交〕

白云飞去山色青,白云飞归山色阴。时来时去自古今,山亦无语云无心。

有人结庐占巫顶,白石支头卧云影。青霄云起随飞龙,行雨归来人未醒。

邵京言 谒宾虞公墓有感

咄嗟坟畔化为童,古柏森森倏尔空。多少行人遥指盼,那知枭獍莫牢龙。

几傲当年霜雪*,况经烽火仍林林。先人手植今何在。长使儿孙泪满襟。

注:札曰:君子虽 贫不鬻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止木,云噫不图,公墓树数百株己历五十余年,一旦遭曾孙之言伐尽,是诚何心忍为手,况属士林中人,乎哀哉!

曾孙京言泣题

登八卦坛志慨

迎雷祷雨夺天工,赤石镌阶为母恫。仁孝立心宜有后。胡然祗此卦图终。十二世族从孙京卓壁题

注:八卦坛为朏头村十八景之一,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突出平台,平台上刻有八卦图案,四周几棵高大的榕树,枝叶稠密,浓荫覆地,甚为壮观。八卦潭**的花岗岩地貌构成了明显的声音回响,端午节前后有“江中不见龙舟来,锣鼓声声八卦潭”之说。

对邵姓十二世族从孙京卓《登八卦坛志慨》诗的大意我是这样理解的:先说八卦坛“迎雷祷雨夺天工”之壮观,接着教导后代说:为了能让母亲也登上八卦坛观看此景,特意“赤石镌阶”。而“仁孝”应放在心里呵,这道理而且要教导子孙后代。不应该以为刻了八卦图就算“仁孝”了…

邵姓名人多学者,为**文化的贡献甚巨。何不号召各支派邵姓本家同心协心共同编写一本《邵姓诗词艺文集》给**民族文化留下宝贵财富呢!

特选(宋)邵雍(康节为谥号)诗二首,其中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连成一诗的启蒙诗家喻户晓。

启蒙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

另写:

一去二三里,

前村四五家。

高楼六七座,

**十枝花。

注解:这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连成一诗,为启蒙诗,许多二三岁小孩都会吟唱,尤其邵姓本家儿童。

意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梅花诗》

**节 **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总不言。

第四节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第五节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第六节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第七节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第八节 如棋事事*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佳秋色在长安。

第九节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需愁。

第十节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邵姓历代名人

《**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邵姓历代名人124名,占总名人数的0.2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位;邵姓的**文学家占**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排在并列第七十四位;邵姓的**医学家占**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9*,排在并列第四十五位;邵姓的**美术家占**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9*,排在并列第五十七位。  

姓名

简介

召虎

西周末期大臣,姬姓,召氏,名虎,召公奭后裔。死后谥号穆,故称召穆公。厉王派卫巫监谤,致使国人莫敢言。他劝曰:“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厉王被逐后,他藏太子静于家,并以己子替死。后与周公(周公旦次子后裔)共同执政。号曰“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与周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宣王。后“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

召忽

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

召平

秦朝人,封东陵侯。

召欧

汉初名*,封广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定燕、赵,得燕**侯,二千二百户“。

邵信臣

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续

字嗣祖,西晋魏郡安阳人。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烈,*览经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

邵谒

(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邵大震

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邵焕

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作《睡宫娥》诗,为时 人所传诵。

邵雍

(1011~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人,北宋**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杰出的邵姓学者。  

邵伯温

邵雍之子,哲学家。

邵*

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後录三十卷。

邵桂子

淳安人,以文名著,宋代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邵亢

(1014~1075年)字兴宗,江苏丹阳人。神宗年间官至枢密副使,谥安简。宋史有传。

邵宏渊

南宋初年**抗金*领,官至节度使。

邵**

河南人,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邵兴

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死。

邵宝

(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累官至南礼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

邵弥

(约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弥、弥远,号灌园叟、青门隐人、瓜畴、瓜畴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苏苏州人,是明末活跃于画坛的**画家,以山水及花卉见长。

邵坚

字不磷,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画史会要》、《明画录》、《无声诗史》

邵圭洁

(约公元1540年前后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举人,选德清教喻。倭乱,邑令王铁造庐问计,上筑城四策,城赖以全。后卒于任。圭洁为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所著有《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邵元节

(1459~1539年)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或谓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病逝,敕授大宗伯,谥“文康荣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有陈善道,掌道录司事,徒孙彭云翼为右至灵。史称“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邵捷春

(?~1641年)字肇复,福建侯官(福建闽侯)人,明*领。万历进士,历稽勋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贬官。崇祯间摆四川副使,功升巡抚,进右金都御使。以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失败,逮狱论罪,自*死。《明史》言其“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离蜀时,“士民哭送者载道,”。有《剑津集》、《入蜀吟》等。

邵晋涵

(1743~1796年)字与桐,今浙江省余姚人,**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长蘅

(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学者,江苏省武进人。别号青门山人,曾编辑《二家诗*》。

邵齐焘

(1718~1769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省昭文(今常*)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

邵士燮

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清代诗书画家,安徽省芜**。善隶篆刻,尤嗜画。

邵飘萍

(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省金华人,近现代**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后加入*****,一九二六年被奉系*阀**。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邵振雄

*****历史上**位女县长,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积*支援北伐战争。1928年当选为浏阳县县长,为该县**任县长,马日事变后,在攻打长沙是被捕牺牲。

邵式平

(1900~1965年)江西省弋阳邵家坂人,1925年加入*****,是我*我*早期的****革*家、*事家,**的农**动**。是弋横**的主要**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的创建者与**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人之一大革*失败后,同方志敏等在弋阳、横峰组织农民起义。建国后曾任江西省省长等职。

邵力子

(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浙江省绍兴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曾任*****甘肃省****、陕西省****等职。1921年加入**,1925年任黄埔*校秘书长,甘肃省****,陕西省****,***中宣部部长,驻苏大使。1949年为***和谈代表团成员,后脱离*****,1954年提出计划生育的正确主张,积*从事社会主义革*和建设。建国后历任********院*员,****常*、**常*。

邵荃麟

浙江省慈溪人,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建国后,曾任****宣传部副秘书长、**作协副**等职。著有短篇**集《英雄》、《宿店》等,另有《邵荃麟评论集》。

邵希平

194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专业,现任江苏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

邵象华

钢铁冶金专家。浙江杭州人。1932年**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冶金科学硕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历任鞍山钢铁公司炼钢厂厂长、总工程师、技术处处长、研究所所长。1958年后,任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院学位*员会**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员,**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炼钢学会理事长。

邵循正

(1909~1972年) 字心恒,福建侯官(今闽候)人,**历史学家。1933年获清华大学研究院史学硕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和德国。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历史学会**届副会长,****同盟盟员。是第二、三届*****员。对蒙古史、**近代对外关系史、**资产阶级诸问题有较深研究。著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有《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等。

邵逸夫

生于1907年10月,浙江宁波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慈善家,香港**的电影制作者。邵氏****执行官兼行政总裁,****代表,**拥*优属协会副会长,**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

邵学*

“”北京荣宝画院”院长,1961年生于平遥。题写匾额四千余家,尤以“五爷庙”、“傅山祠堂”、“蒙山大佛”、“天宫一号”、“舍得” *具风格。

邵华泽

**新闻学者,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新闻工作者协会**。

邵桂芳

1943年9月生,山东莱州人。山东省副省长、省***组副**,山东大学****。

邵奇惠

江苏宜兴人。1953年加入*****。历任共青团杭州市*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厂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市*副**,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省长。**机械工业**长。

邵伟华

1936年12月生,祖籍湖北鄂州,定居深圳,冒充是宋朝**的哲学家、预测学家邵康节的第29代子孙,享誉****的预测学家,其著《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

邵永真

**大学英语指导*员会主任。**大学英语四、六级***员会副主任*员。浙江大学外语系主任、教授。

邵培仁

男,1953年11月生,江苏淮安楚州区人。现为浙江大学**与**文化学院****、教授、*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昌仪 1939年2月生。湖北武**。民盟盟员。1960年**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科学系学术*员会*员。

邵兵

**大陆**男演员,1968年生于杭州,**于北京电影学院,参演电影《蒋筑英》、《关云长》、《让**飞》、《宝贝,对不起》,电视剧《追捕》、《男儿本色》、《精忠岳飞》、《射雕英雄传》等。

邵美琪

香港**女艺人,1965年生于香港,1984年进入香港TVB艺员训练班,和郭富城、邓萃雯、黎美娴、陈庭威成为同班同学。**个角色是在《皇上保重》中饰演刘德华的妃子。

邵雨涵

**大陆**女 歌手。

邵国轩

男,1962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柘城,祖籍河南省伊川,邵氏安乐堂第26代孙,当代**易学家;邵雍易学研究会理事长,**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心顾问。已出版《邵国轩教你看风水》、《邵氏易数》、《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周易本义》、《九图考辨》等著作十几部。

邵峰

(1)**内地***旅演员,济南*区前卫文工团的资深演员; (2)大陆男演员。

邵佳一

北京人,**足球运动员。

邵亦波

1973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1997年入哈佛商学院读MBA。1999年回国建立易趣网,出任**执行官。曾担任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执行官,上海市浦东新区**常*、**青联*员等。

邵琪伟

1953年11月生,浙江湖州人,1970年4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入*,大专**。现任*********旅游**长、*组**

邵鸿

1957年11月生,辽宁盖州人,汉族。现任九三学社**副**、****常*、**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中山大学经济系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历任江西大**史系助教、讲师。1987年至1991年在南开大**史系攻读研究生,获*士学位。1991年至2005年历任江西大学、南昌大**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校长,副校长兼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2004年至2005年兼任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05年至今任九三学社***员会副**。2008年兼任**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邵汉生

(1)(1900-1994年)广东南海人。他自幼随霍元甲之子霍东阁习拳,成为技通南北的拳师。邵汉生是少有的几位一直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香港艺坛元老之一,所以即使当小龙到**发展后,仍经常与邵师傅通信,用以**习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让邵师傅到**武坛发展。每当小龙回港省亲时,去得*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师傅的单*指导。为李小龙的恩师之一。(2)1954年1月生,河南西平人。在职大学**。历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组副**。2006年5月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组**。

(参考资料:   )